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场聚会-《从1983开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冯裤子一边给他倒酒,一边道:“朔爷远在美利坚,不了解国情,葛老师还真当得起一声艺术家。”
    “不敢当,不知多少人批评我呢。”
    葛尤忙摆手,上来就吐苦水:“最近老有记者采访,采访就问,你是今年不拍还是以后都不拍啊?你是不是想突破啊?
    一些老师看着我也苦口婆心,哎呀你可不能再演贺岁片了!
    连我爸都说,要慎重!
    要搁以前吧,演贺岁片也没什么。冷不丁不演了,我真有点动摇。”
    “动摇就对了!你现在功成名就,该拿的都拿了,总得追求点别的。”姜闻特支持。
    “我倒不赞同。现在文艺界有毛病,演悲剧和正剧的才能叫艺术家;演喜剧的,最高评价也就是,表演生动自然。
    特么的偏见!演喜剧怎么就不是艺术家了?怎么就不叫功力深厚了?
    葛老师吃这碗饭的,天生为人民服务!”
    冯裤子背靠大树,底气十足,义愤填膺。
    “照你这么说,文艺界不该搞艺术,就得走群众路线?”郑小龙道。
    “我是觉得吧,每个国家都得有这么两三位爷,再穷也得养着。
    任务单纯,就一条,拍对本民族极具认知价值的史诗大片,不用考虑娱乐性,观众也是研究民族心灵史的少数群体,其他人爱看不看。
    比如凯爷,天生住象牙塔里,出来就算沾了凡尘。”
    “哈哈哈!”
    包房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,凯爷正在象山拍《荆轲刺秦王》呢,史诗大片。
    姜闻对这帮人不感冒,冲汪朔的面子才来,聊了两句闷头喝酒。郑小龙跟丫还行,问:“老姜,你忙什么?”
    “筹备第二部电影,抗日时期的。”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众人来了兴趣,姜闻简单一讲,道:“刚刚启动,拉了一家叫华艺的公司,老板董坪,接下来准备挑演员。”
    “华艺?你怎么不找许非啊?”
    “找他?”
    老姜砰的拍桌子,往事不堪回首,“打死我都不找!”
    “姜闻?是姜闻吧?”
    正说着,门外忽然传来一声,跟着门被推开,一人笑道:“我这算说曹操曹操就到啊!”
    三十多岁,貌不惊人,正是那位董坪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