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命令:丁伟的第二旅,分兵两路!派一个精锐团,前出至固始一带,专打平汉线!另一个团,运动至庐江、桐城区域,破坏淮南铁路线!他们的任务不是歼敌,而是用一切手段——扒铁轨、炸桥梁、毁涵洞——让这两条最重要的铁路动脉瘫痪!” “同时,电令江北支队的黄木生,让他也兵分两路!一路破袭津浦铁路滁州段,一路给我狠狠打蚌埠段!” “如此一来,四路兵马同时在外围发动大规模破袭战!第一,能实实在在地瘫痪合肥周边日军最主要的快速机动通道——铁路!没了火车,小鬼子的重炮、战车、大队步兵靠两条腿和卡车在破破烂烂的公路上爬,回援速度至少被拖慢三天,甚至更久!这就为我们攻城的第二阶段赢得了最关键的时间!” “第二,这阵势摆出来,鬼子会怎么想?他们会认为,我139师被逼急了,开始用最拿手的游击破袭战法,袭扰他们的后勤线,试图迟滞其西进攻势。他们绝不会想到,我们闹出这么大动静,真正的目标,是他们后心窝子的合肥!这是最好的障眼法!” 王光道和钟光邦听得连连点头,眼神越来越亮。这一步棋,既是实战需求,更是心理博弈,一箭双雕! 王林的笔尖然后重重地圈住了合肥:“第二阶段,隐蔽接敌,中心开花!就在破袭战打得如火如荼,吸引日军所有注意力的时候,我师主力——除留守伤员和必要警戒部队外,全部人马,偃旗息鼓,隐蔽机动,秘密运动到合肥城外指定攻击位置!” “选定夜间,突然发起总攻!各旅、团按照事先分配的目标,同时猛扑合肥兵站、物资仓库、野战医院、城郊机场、城区日军指挥部、通讯枢纽……所有有价值的目标!打他一个措手不及,趁其兵力空虚、指挥混乱,一举拿下合肥!” “攻克之后,立刻由林火旺的后勤保障团和师直属部队,加上孔杰的418旅,负责全力打扫战场!收缴一切能带走的武器、弹药、粮食、药品、被服、通讯器材!同时,迅速巩固城防,做出要固守的姿态。” “而其余三个旅——陈阿海的417旅、李云龙的新一旅、周志明的新三旅,则毫不迟疑,立刻以营、团为单位,向合肥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方向的县城(如肥东、肥西、舒城、长丰等)发起猛烈攻击!攻下县城,声势要大,攻势要猛!要给鬼子造成一种错觉:我139师不仅打下了合肥,还要以此为中心,扩大战果,建立一大片根据地!这样一来,日军大本营和华中派遣军司令部会怎么判断?他们会认为我们‘利令智昏’,企图长期占据合肥地区。这就会迫使西线的日军主力,不是简单的回援,而是必须‘全力’回援,甚至可能调动更多部队,试图将我们‘聚歼’于合肥周边!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慌乱和决策难度,为我们最终的撤离创造更混乱的局面!” “妙啊!”钟光邦忍不住击节赞叹,“虚则实之,实则虚之!攻城是实,扩地是虚!既能极大震慑敌人,又能巧妙地掩饰我军的真实意图——我们根本不想守,也守不住!” 王光道也彻底明白了王林的构思,接着话头说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和担忧:“那么最关键的就是第三阶段,金蝉脱壳!我们往哪里撤?鬼子以及所有关注的势力都会判断,我们打完了,抢完了,最合理的归宿就是退回我们熟悉的大别山。那么他们的回援大军,尤其是从西线回来的部队,必然会沿着大别山北麓和东麓回援,张开口袋,等着我们带着大量缴获、行动迟缓的部队钻进去,然后在大别山边缘和我们打一场他们期望的决战。那样的话,即使我们能进山,也必然损失惨重,缴获尽失。” 王林的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,笔尖猛地向南一划,重重地点在长江南岸的皖南山区!“所以,我们绝不能回大别山!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!” “我的计划是:命令丁伟的新二旅,在我军完成对南方县城的佯攻后,开始脱离接触,带着(缴获)西进,做出全军向大别山撤退的假象!实际是轻装,他们旅新兵比例稍高,但骨干仍在,执行此诱敌任务最为合适。轻装让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大别山,不与敌军主力会战,与我们在山中养伤的三千多伤员汇合。然后,就地化整为零,分散隐藏于茫茫大别山中!” “武汉会战不可能无限期打下去,迟早会结束。到时候,围攻武汉的日军和北岸的国军主力都会撤离或调整部署。那么,丁伟旅就可以在大别山中站稳脚跟,建立我们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!不必追赶主力,他们就是一颗钉在大别山的钉子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