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五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-《糜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而突然沸腾的火苗,好似在宣告着天上的汉代六位帝王的英灵,收到了这封战报一般。

    在做完这件事后,刘备又从怀中取出一份帛书。

    这份帛书亦是从梁州与战报一同送来的。

    可这封帛书糜旸亲笔所写,要直接呈给刘备的,所以除去糜旸与刘备之外,任何人都还不知道这份帛书的内容。

    刘备在取出这份帛书后,他的手却不再颤抖,他的眼神也变得无比坚定起来。

    对于这封帛书,刘备并未付诸火盆中,他将帛书展开,直接将帛书中的内容,一字一字地亲自念给各位大汉先祖听。

    “伪朝曹氏者,性实奸诈,出身污秽。

    曹氏先祖腾昔充孝顺帝下陈,曾以谄媚入侍,孝顺帝信用,遂以发迹。

    至乎晚节,作乱宫闱,私涉拥立之事,阴图己方之利。

    逮至后人操、丕,殿前戮忠,嫉恨不肯让人;包藏祸心,矫言偏能惑世。

    加以虺蜴为心,豺狼成性,近狎邪僻,残害忠良,鸩毒弑君。

    后更篡汉自立,实乃人神之所同恨,天地之所不容!

    今上汉室宗亲,是用气愤风云,志安社稷,荷两汉之厚恩,因天下之失望,顺宇内之推心,重立社稷,以清妖孽!

    观从古至今,有此恶者,未或不亡。况曹氏之奸,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

    梁州一战,大将军旸躬擐甲胄,坐观南郑,雷雨相加,天地异变,遂起定军之师,逆向汉水之偃。

    百万雄师,汉军为名,呼吸则汉、褒绝流,叱咤则祈、陈自拔。

    以此攻城,何城不陷;以此击阵,何阵不摧!

    譬南郑一战,泻沧海而灌残荧,举昆仑而压小卵,汉水千万,百道俱前,覆数十万魏军为反掌之间,死卒则长平未多,积甲则熊耳为小。

    因彼大败之机,乘我破竹之势,今顺人将革,大誓南郑,尽起益、梁、荆,三州之兵!

    逆魏储积,我已先据,梁州既固,再伐长安,三州起义,足食足兵,必无前无敌!

    曹丕小子,不通兵略,而便大举逆兵,南下吠主,谓为兵多足以距皇威,甲坚可以逃天诛。

    可兵甲之众,不足恃也。

    自曹真入寇,以迄于今,将近一载。

    其间彼纵丑驰骋,有威有名者,百有余辈。其余兵骁勇争为头功者,不可胜数。

    此天下之共知也。

    观贼军之前作态,齐锋南征,气高志远,似若无敌。

    然今皆伏刀婴钺,首腰分离,化作烟尘,罔有孑遗。

    大将军秉钺鹰扬,运水招风,兵未出城,鼓未一鸣,则伏尸千万,流血漂橹,此亦天下所共知也!

    不知梁州一战,曹真逃于山林,劲卒散于原野,自此之后,彼何所恃?

    恐彼之骂言未绝于口,而梁州之刃已陷其胸也。

    何则?天威不可当,而悖逆之罪重也。

    今关中之地,无异苇苕,诸军奔逃,百姓惶恐。圣朝开弘旷荡,重惜民命,诛在一人,与众无忌,故设非常之赏,以待非常之功。

    欲免大责,其可得也?

    为诸君计,莫若举城从义,开门送款,识畿知变,足为美谈,乃至子孙,长守富贵。

    公等或家传汉爵,或家传经学,言犹在耳,忠岂忘心?

    倘能转祸为福,共立勤王之勋,无废旧君之命,凡诸爵赏,同指山河。

    若其眷恋穷城,徘徊歧路,坐昧先几之兆,必贻后至之诛。

    请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谁家之天下!”

    当念到最后一句话,刘备的语气变得格外豪气凛然。

    及至今日,他终于可以在汉室先祖面前,在天下千万生灵面前,充满自信的喊出这句话!

    那个大汉被糜暘打回来了!

    这封帛书赫然是糜旸亲笔书写的,北伐檄文!

    第一章。

    下一章凌晨。

    多来点月票呀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