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苗错小朋友,晚安。” 伴随着公孙绍邪魅的微笑,这个夜晚,终于是真正意义上,变成了永夜。 时间,从不等人,一秒,一分,一月,一年。 驻扎在豫县,距离九合诸侯,稳定中原,只差最后一步的徐行,终于还是对冀县,津县,还有燕都,起了不轨之心。 男人,有两个通病,无非是贪财,好色。 不过,徐行并不贪财,也称不上好色,他真正追求的东西,绝非是普通人的思维,可以理解的,这就是踏入强者的思维领域之后,能够达到的境界。 或许,这也是空之境界,愿意去接纳徐行,反倒是无法接纳,实力更强大的公孙绍的主要原因吧。 说来有些奇怪,冀县这座城池,是徐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,就直接拿下的地盘,开城投降的人,并非他人,乃是上官,郭,周还有联合了几个家族的代表团,一起来投降,城池印绶,皆是双手奉上。 接管了冀县的兵马,徐行的势力,直接呈指数级增长,先前和齐鲁的大战,冀县的贡献最大,若非这里骄兵悍将如云,只怕是早就被齐鲁,直捣黄龙了。 虽然徐行很庆幸,可以不动干戈,就拿下冀县,但是他也有顾虑。 上官一族,支持风氏一族,这一点,徐行可以理解,司马家和云家,更是不用多说。 只是,郭周两家,在齐鲁各自称王,郭幸和周康在家族内部的地位,虽然不高,可起码也是少年得志的青年才俊,这一声不吭,直接把大本营拱手相让,多多少少有点离谱。 其实,这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。 无非就是胳膊肘往外拐,眼看着齐鲁一方,郭幸阵亡,其父郭智,主动卸下家主之位,由长老们,暂时代领族事。 周康合并齐鲁,辞去鲁王之位,把鲁城直接并入齐城,乃称齐王。 周氏一族的族人,看到了这个情况,无非分作两派。 其一,是觉得周康是家族的骄傲,周勇虽然并不算勇武,却有一个非常出息的儿子,应该极力拥护周勇的同时,左右夹攻津县和燕都,让齐城的力量,可以朝着中原地带发展。 要知道,这个时候,潘家军是把主力都调遣至南方战场,吴越大地,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。 此时如果直接动手,左右夹攻,一战可定,周康就可以借势成为最强大的诸侯,代替这腐烂的晋城庙堂,成为中原真正的主宰。 当然,说是这样说,周氏一族的真正意向,其实并非如此。 这就要提到与之相反的一派了。 其二,一些长老觉得,周勇这个人,在少年时期,都不是什么顶尖的强者,回到家族后,更是无法继承家主之位,只能够作为长老之首,参议大事。 家族内部,出现了分化的情况,没有一个人,可以真正意义上的站出来,拍板大事,这无异于是把家族往衰败的深渊里推。 不过,在没有绝对强大的个体出现之前,群体力量,总归是能够决定家族的走向,甚至是历史的走向,郭周两个家族,终于还是顺应大势,选择了站在徐行的一方。 至于周康的未来如何,那就是后话了,并非他们能够决定。 毕竟,郭智,不智,周勇,不勇,似乎已经是一种常识了。 “阿龙,这冀县,那么轻松就拿下了,你不觉得奇怪吗?” “该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?” 徐行虽然很多疑,但是他这句话,其实只是为了试探司马龙,换而言之,他觉得这其中的诡诈,很大概率和司马龙有关。 既然司马家和云家,在数年前,曾经迫于形势而做了墙头草,那么现在,未必不是出于形势,而去做这个谈生意的坏人。 让御三家,以及那些有权有势的世家,纷纷来投靠徐行,成为西楚公司的员工,这本质上,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渡期,家国大事,原本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,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悉。 “安哥,你放心,这件事,我绝对没有参与,上官家虽然一直都是偏于保守派,但是他们也应该看得清楚局势。” “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了,上官家族内部,其实已经是没有依托了,缺少了顶梁柱,鸽派心理,是不希望自己的家族,再来一个领头羊,大出风头的,他们只会选择强者来依附,而你,则是天下诸侯中,最好的人选。” 司马龙说的是头头是道,但其实他也是临时想出来的说辞,之所以听起来有道理,或许是因为,他真的比较了解风安。 至于风安和徐行的差异,具体细分到什么程度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 “难不成,是因为我的人格魅力太明显了,所以几大家族都纷纷宣誓效忠?” “你不觉得这个说法,有点太过于个人英雄主义了吗?” 徐行还是不太愿意相信司马龙的说辞,当然,本质上来说,这件事,仅仅只是他作为试探司马龙的幌子,如果因为这件事,导致了二人有口角的话,那么证明徐行的推测并没有错。 反之,司马龙的解释,显得有些过于平静,也还是会有疑点。 当然,这不是重点,重点在于,徐行从一开始,就不曾相信过任何人,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,除了相信自己以外,任何人,都不该相信。 仔细想来,不知道在某个风调雨顺的平行世界,是否有属于他们的真挚友情,在放光发热,而不是像现在一样,搞的是半人半鬼,难看的要命,夸张的要死。 “还好吧,上官家的做法,其实很好理解,但是郭周两家,毕竟有点奇怪。” “这两大家族,从家族内部的管理,到对外的态度,都是强硬且无条件的遵从于强者,比起周家,郭家的原则性更强一些,但是郭幸据说已经死在了南下进攻吴越的战役中了,现在周康已经继位,合并了齐鲁二城,自称为齐王。” 二人的交流,还是同往常一样,听起来有点危机四伏,但其实彼此之间,都把分寸,尺度这种东西,拿捏的非常好,正如同在边界线上,反复横跳,互相试探一样。 总归有一天,会爆发出矛盾,但绝不是现在。 一番简单的沟通之后,徐行突然提出来,想要去上官家族,看看图书馆,毕竟,自己的师父上官雄,那么的博学多才,正是因为有书籍这种唯一的知识渠道。 在这个并不是人人都有书念,有学上的世界,拥有知识的人,少之又少,堪称凤毛麟角,不过这并非是因为人们都很懒惰,相反,能够有知识,有文化的人,无不是非常努力的勤学者。 可惜,思想方面的不开化,让所有的家族,都无一例外的,藏起了书籍,尤其是那些,关乎家国大事的秘典,更是从不外泄。 当初,上官雄和风斌,司马俊等人,一心想着要为九州百姓谋福利,既然无法以微弱的力量,去改变乱世的战火纷飞,至少可以把希望的火苗,传承给下一代,让未来的孩子们,可以成长为,理智,且有自主判断能力的全新一代。 可惜,上官雄失败了。 连带着风斌,司马俊等人,家族内部,都无一例外的,想着一件事。 “这个孩子,肯定是疯了!” 开办学院,让普通人也可以上学,让教育行业,在这个乱世之中,作为传播火苗的核心途径,无奈,族人都太迂腐,或者说,太自私。 仔细想来,如果书籍作为知识的承载物,被世家贵族们所垄断,那么普通人,如果真的想要改变命运,无非就是两点。 其一,是类似于做伴读书童,成为某个贵族子弟的马仔,少爷在学习的时候,需要一个跟在后面打杂的奴仆,趁着老师讲课的时候,仔细听一听,学一学,或许可以当作半个先生。 当然,这种情况虽然不少,可是真正能够依靠旁听就达到学习效果的人,毕竟是精华中的精华,有这个天赋,还不如去做点别的工作,也能够创造出一番成就来。 其二,如同乱世出英雄这个定律,仔细想来,就连要饭的乞丐,能有可能翻身做皇帝,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的事,都发生了,而且是非常符合逻辑的发生了,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? 可惜,悠悠岁月,能够以这种形式翻身的人,也就那么一个,用极少数的特殊个体,来证明一件事的错误,这本身与证有不证无的辩证法,其实是相违背的,并不合理。 所以,知识被世家贵族所垄断,普通人几乎代代传承的,就只有蛮力和手艺。 一人的蛮力,不足以成大事,自然是不足为虑。 手艺人,一旦小有成效,就会沾沾自喜,不会产生别的心思。 很多时候,看似是出路,实则是豢养,世家贵族的智慧,正是源自于书籍所带来的知识,这些内容,有些是相辅相成,有些是完全相反。 如何在无限的知识中,得到有限的,相对有效的知识,那就是一门非常艰苦的工作了。 曾几何时,无数人想着要用自己的毕生心血,来构思出一条,完美的教育路线,不过,他们从客观事实来看,确实都失败了。 于是,教育模式,就变成了因材施教。 这样的教育模式,持续了数千年,名门子弟对于读书的概念,还停留在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 无奈,大多数人,无法达到这个标准,而且一辈子的高度,都比不上天才的背影。 紧接着,普通人越来越多,精英越来越少,知识的传承,变成了一件,非常私密的事。 这个情况,一直持续到上官雄的父辈这一代。 上官雄的师父,是个女人,姓郭,正是郭幸的祖母,真武阁,其实就是郭氏一族代代传承下来的流派,顺带一提,真武阁最初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镖局,约莫十来个人,走一趟镖,也赚不了多少钱,难以维持生计,才有了后来的转型武馆,大开山门收徒。 幼年时期的上官雄,就跟随郭氏学习兵法,武功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