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六章 头生舍利-《异界至尊妖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仁寿二年,文帝让彦琮撰写众经目录,彦琮把众经分为五种类型:单译、重翻、别生、疑伪、随卷。

    这时,彦琮梦到自己下了地狱,看到人生的各种苦难。

    他在地狱中随时念佛,得到解脱。

    后来,他又被送到山上,在地狱中看到的情景再次出现。

    一些曾和他在一起讲法的名僧正在受着苦难的折磨,他们对他诉说了受苦的情况,又为他说了十善的好处。

    过了很长时间,他才醒来。

    文帝听说此事后,让彦琮写出来,赐给僧俗,以示警戒。

    大业二年,设置东都,彦琮和众僧人前去朝贺。

    炀帝召彦琮入宫,和他谈论佛法。彦琮所谈的东西,炀帝非常感兴趣,他们一连谈了几夜。

    彦琮向炀帝讲述译经之事,又给炀帝看了他所做的颂,这使炀帝对佛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

    炀帝传旨,在洛阳上林苑设立翻经馆,让彦琮在那里主持翻译。

    在新平林邑得到的佛经五百六十四甲一千三百五十多部,还有昆仑写的多梨树叶。

    炀帝下令,让把这些佛经送到翻经馆交给彦琮,让他阅读并编写目录,然后再逐渐翻译。彦琮于是写成五卷的七体目录,这七体是:经、律、赞、论、方、字、杂书。用汉文翻出的经书,有二千二百多卷。

    彦琮经常参悟翻译梵文佛经,所以他能够妙体梵文。

    从古到今的译经师,常以虚无的事做为依据,至于音、字和训诂,相符合的就更少了。为此 , 彦琮写了《辩证论》,用来做为佛经翻译的标准。

    彦琮的文章,总结了从道安以来佛经翻译中的弊病,提出了翻译佛经应该注意的十个问题以及翻译者要具备的条件。为佛经的翻译,制定了一个标准。

    彦琮一直患有虚冷的病,发作时不断地屙痢疾。

    他在五十四岁时,病死在译经馆。

    在去世的那天早晨,彦琮身体虚弱,但却精神爽快。彦琮问他的弟子:“斋时还没有到吗?”

    弟子回答说:“没有。”彦琮闭目静坐。

    一会儿,彦琮抬头从门洞里看了看太阳,知道斋时已到,对众弟子说:“我要走了。”

    彦琮用水洗了手,焚香请出弥勒画像,合掌细看,一会儿睁眼,一会闭眼。

    没过多长时间,彦琮就绝气身亡。

    安小余道:“彦琮在佛教落入低谷时候,能够以道化佛,佛教重新崛起,彦琮居功至伟。”

    小和尚道:“大人说得对。”

    安小余道:“你还知道哪位高僧的故事?”

    小和尚道:“我还师父讲过佛陀耶舍的故事。”

    佛陀耶舍十三岁时,父亲让他出家了。

    耶舍他出家的因由很简单:他家在罽宾,本属婆罗门种姓,家中世代信奉外道。

    有位僧人来乞食,父亲大怒,让人殴打,忽然间自己手脚痉挛,行止不能自如。

    惶恐地去问巫师,巫师说:“你冒犯了贤人,这是鬼神的报应。 ”

    听见这话,便急忙请僧人回家,竭诚忏悔,很快就好了。

    此时他才相信佛法的神明,于是将儿子交与僧人,以示恭敬。

    这样佛门中日后又多了一位高僧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