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没有立刻批评,而是换了个问题:“JR-6和CT-78,除了性能,在安装接口、线路匹配上有什么差异?直接替换可行吗?” 谈到具体技术,张工眼睛亮了一下,话也流畅起来:“接口是标准的,可以直接替换!就是CT-78功耗稍大一点,需要核算一下原有电源模块的余量,不过东编组站那块电源负荷本来就不满,没问题!陈处长,CT-78的可靠性比JR-6高不止一个档次,换了以后,那边调车作业的安全和效率肯定能提升一大截!” 他说着,从随身带的旧帆布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,翻到某一页,上面密密麻麻画着电路图和数据:“您看,这是JR-6最近半年的故障记录,还有CT-78在其他段试用期的数据对比…” 陈锋看着那本边角磨损、字迹工整的笔记本,又看看张工因谈及专业而焕发光彩的脸,心里有了判断。这是个真正钻技术的实在人,不是那种溜须拍马、浑水摸鱼的。 “数据很说明问题。”陈锋点点头,合上笔记本还给他,“但是,张工,‘搭车’的做法不合规。这次预算我可以按实际需要批,但型号变更必须明确写进项目书,走正规程序。” 张工愣了一下,随即脸上露出惊喜,但马上又转为担忧:“陈处长,写明换型号…吴处长那边…以前就是卡在这…” “程序合规,技术合理,就没问题。”陈锋语气肯定,“你把申请材料重新做扎实,技术论证、新旧对比、效益分析,都写清楚。特别是安全隐患和效率提升的数据,要突出。弄好了直接报给我。” 张工激动地站起来,手都有些抖:“好!好!谢谢陈处长!我马上回去弄!一定弄好!”他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,脚步轻快地走了。 【总算遇到个懂行的领导了!】张工的心声充满了希望。 陈锋看着他的背影,若有所思。在机关里,像张工这样埋头干活、不擅钻营的技术骨干很多。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,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,往往比空谈管理更能出效益。这件事,他不仅要办,还要把它办成一个小标杆,让处里那些踏实干事的人看到方向。 他拿起电话,叫来计划科新接手这项工作的一个副科长,吩咐道:“东编组站信号改造项目,技术上有优化调整,等信号科重新报上来后,你们优先处理,严格按技术规范审核,只要合理,就开绿灯。” “是,陈处长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