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四章 【豪桀世族】-《持秦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但是乡下,却是不怎么能够管辖到的。
    乡啬夫虽然名义上是郡府委任。
    但大多还是乡绅豪强举荐的。
    譬如这白豹乡的乡啬夫,本身便是乡里的豪强大族。
    光是乡啬夫的同族,便有一百七十多户,一千多人。
    这些乡绅豪强,几乎是完全垄断了乡下的治理。
    以至于乡下黔首庶民,只知道乡绅豪强,而不知道秦国国府。
    平日里,黔首们有什么纠纷,也都是找到乡绅进行调解。
    各乡的税赋,也是由乡里收上来之后,再统一送交县城。
    这就让嬴扶苏立刻联想到了鹅城的黄老爷。
    话说六子死的时候,就是在县里的讲茶大堂,而不是衙门。
    因为鹅城的百姓,只认几大家族和黄老爷的讲茶大堂,而不认什么县令和衙门。
    这种情况,在古代更加严重。
    就算是县令来到了这乡下,也得看乡绅豪强们的脸色。
    嬴扶苏甚至很快就发现,白豹乡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。
    尽管秦法明面上规定,是不允许进行土地买卖的。
    但是农民黔首除了田租之外,还有着挺高的人头税。
    以及各种其他的税赋。
    除了田租是秦法严格规定的标准之外,其他的税几乎都是由县里或者乡里说了算的。
    这些税赋也都是由乡里和县里收缴,却作为当地财政而很少上缴给秦国国府。
    一些乡县的各种税,收得极高。
    甚至到了农民不堪重负的情况。
    这就导致很多庶民因为种种原因,无法缴清税赋。
    不得已将田地抵押给了乡绅豪强。
    也有一些庶民,为了逃避兵役和人头税,主动将田地卖给乡绅。
    自己则成为没有户籍的流民。
    以短工和租田的形式去耕种活命。
    而乡绅控制下的土地,则变得越来越多。
    对整个乡下的控制,也越来越稳固。
    也正是这个原因。
    秦末的很多造反和起义,都是由乡绅和豪强支持的。
    例如那项梁、项羽叔侄,在会稽郡就是有名的世族。
    项梁因为杀人而躲避到了吴中县。
    按理来说应该是没有任何官职在身的。
    可是吴县的贤士大夫,却都以项梁为尊。
    县里有什么重要的大事,都是项梁主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