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会议结束,吴副处长率先起身,得意地瞥了陈锋一眼,扬长而去。几个科长也簇拥着他离开。 陈锋面无表情地收拾文件。他知道,吴副处长反对,并非完全出于公心,更多是借题发挥,打压自己这个新来的副手,防止他做出成绩。而郑处长的“再研究”,基本等于无限期搁置。 回到办公室,陈锋站在窗前,看着楼下铁道线上穿梭的调车机。方案被卡住,在他意料之中。在机关里,想做点革新,尤其是触及原有利益格局或思维惯性的革新,从来不会一帆风顺。 但他并不气馁。吴副处长可以卡住处内的程序,却卡不住技术和现实的需求。编组站作业效率低、安全隐患多的问题客观存在,运输部门抱怨已久。这个痛点,就是他的机会。 他想起运输处调度科那位姓赵的科长,上次处理津浦线路基下沉事件时,对方曾主动示好,暗示过对设备处僵化作风的不满。或许,可以从那里打开缺口? 另外,方案本身也可以再优化,把试点规模缩得更小,成本压得更低,让它看起来更“微不足道”,减少阻力。 斗争要讲策略,硬碰硬不行,就迂回包抄。他拿起电话,要通了运输处调度科。 “赵科长吗?我设备处陈锋。有点关于编组站作业效率的技术问题,想向您请教一下,不知方不方便……” 放下电话,陈锋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。处内的路暂时走不通,那就从外部推动。只要方向是对的,总有机会把事办成。这场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 第(3/3)页